「FASHION MELTING ⼤灣區時尚巡迴展」 創意新浪潮席捲深圳 85 件匠心之作盡顯設計時尚生命力
請Like我哋個Page:
一眾來自中港澳的業界人士及領導於展覽開幕合影(從左至右依次)深圳市福田區海外社會經濟研究會秘書長 王曉溪女士、T+FASHION 產業創新服務平台執行總經理 陳 藝雲女士、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助理教授 張玲女士、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設計學院 院長助理 陳君倩女士 、Première Vision 深圳項目總監 張文宇女士、深圳職業技術 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帥斌教授、深圳市服裝供應鏈協會 執行會長 張祥全先生、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理事長 關治平女士、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 院長 Prof Erin Cho、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 羅正杰先生 、Fashion Farm Foundation 項目總監 楊錦淮先生、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代表 曾沂靖先生、Fashion Farm Foundation 董事 區偉文教授、T+FASHION 產業創新服務平台總經理 劉一平女士、深圳市福田區海聯會副會長 李鍵豪先生、深圳市福田區新聯會副會長程強先生、深圳市福田區統戰部台 港澳科負責人 任思宇先生、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科長 倪浩先生、深圳市福田區統戰部新階層科長 楊志敏女士、深圳市福田區沙頭街道僑聯秘書長 彭麗華女 士、深圳市福田區海聯會副秘書長 鐘瀞儀女士、T+FASHION 產業創新服務平台運營總監 陳馥敏女士、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高級講師 劉綺珺 女士。
巡展登陸深圳
展現粵港澳設計新銳無窮創意 7 月 10 日上午,「FASHION MELTING ⼤灣區時尚巡迴展」深圳站開幕式在天安數碼 城創新科技廣場 T+FASHION 產業創新服務平台舉行。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代表曾沂 靖、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羅正杰、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院長 Prof Erin Cho、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理事長關治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 長帥斌、深圳市服裝供應鏈協會執行會長張祥全、Première Vision 深圳項目總監張文 宇、T+FASHION 產業創新服務平台總經理劉一平及主辦方 Fashion Farm Foundation 董事區偉文等多位重量級嘉賓蒞臨現場,踴躍支持設計新銳。
「FASHION MELTING ⼤灣區時尚巡迴展」集結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 32 個時裝 設計品牌和藝術單位,以及大灣區內 7 所專業設計院校,展出合共 85 件匠心獨運的 時尚作品,透過時裝展現藝術生命力。巡展凝聚設計學生和設計師,目的是促進融 合,互相影響共同成長。FFF 項目總監楊錦淮表示:「我們的活動一直堅持一個想 法,就是同時展現設計專業學生和已經創立個人品牌的年輕設計師兩個群體的作品, 期望通過設計院校、時尚品牌這兩個不同階段的相似和差異,展現新銳人才的創意和 成長。」
大灣區設計新力軍大作傾巢而出 以創意感染人心
來自大灣區的一眾新銳設計師和專業院校優秀學生,用作品表現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 紮實的基礎,更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對環保與可持續話題的關注、對哲 學命題及人生態度的嚮往,以及對社會議題的深度思考,不少作品都成功引起觀眾的 共鳴,讓時裝不僅是美學的呈現,更成為觸動人心和激發思考的媒介。
其中來自香港的時裝品牌 SUN=SEN,與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的優秀學生關淑 敏,同時以香港澳門極具城市特色和人文記憶的霓虹招牌為設計主題,創作出了各具 特色的 4 套作品。擁有同一個概念,學生的作品採用小燈泡和燈帶裝飾,創意天馬行 空;品牌 SUN=SUN 的作品則更富功能性,成功拿捏商業和藝術之間的平衡。
除了描繪城市景象,更多的設計作品集中討論熱門的社會議題,例如環保、人類與自 然共處、中國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傳承和突破、中西元素的結合等。其中新晉設計 師盡顯設計功架,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香港設計師李冠然(Kenny Li)的獨立時裝 品牌 FAVEBYKENNYLI,作品始終堅持用環保及生活化理想化的概念來進行創作; 澳門品牌 SALUT, ÇA VA? 深受澳門特有的中西風情影響,將複古風以及突顯女性柔 美的蕾絲融入作品之中,創造出適合優雅女性穿著的設計;而香港女裝設計師品牌 C/W COLLECTIVE,衣服結構的靈感多取自古典元素,如西方宮廷胸衣、燈籠袖、 波浪設計,以及東方傳統的交疊領襟與繫帶,靈活展現中西文化互相碰撞的花火。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李煒婷以作品《我行我素》表達對性別偏見、刻板印象和一些不 合理社會規範的不滿;俞麗雯的作品《整容》試圖引發大家對容貌焦慮現象導致價值 觀扭曲的思考;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設計學院的雷敏作品《性別硝煙》系列聚焦性 別對立的討論;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的張悅鈴用作品《童罪》控訴近年社會對 「幼態美」的過度追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劉思懷透過作品《紫紅色噩夢》訴 說自身經歷並結合女性遭受暴力的社會新聞,用服裝作為載體,以真情實感表達女性 在面對暴力時的絕望處境。每件作品都引領觀眾展開更深遠的想像,釋放巨大的創意 生命力。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是參加本次活動的 7 所大灣區專業設計院校之一,理事長 關治平指:「今天看到這麼多學生的作品,設計和工藝都比較成熟,就好像職業設計 師的作品一樣。這些年來我們大灣區的學生水平提高了很多。我們帶學生們巡迴灣區 城市進行交流,就是想強化他們的職業意識,並不是把作品用圖畫畫出來就能叫設計 師的,你要有自己的概念、知道怎麼把這個概念畫出來、懂得後續怎麼製作出來。」
破天荒時尚跨界融合 深耕文化探索可能
楊錦淮介紹,今年巡迴展還有不可忽視的一大亮點,就是全新推出的跨界融合活動 「FASHION CROSSOVER 時尚聯乘」,8 個香港時裝品牌與灣區 8 組創作單位跨界合 作,通過四種合作形式,將時裝與非物質⽂化遺產、音樂、產品設計及兩地時裝等不 同藝術媒介相連結並碰撞出新火花,讓不同族群的愛好者看見時尚的多元樣貌。今次 巡展同場揭曉由 9 個香港設計師品牌與 9 個不同文化單位攜手合作,共同創造出令人 眼前一亮的跨界心血結晶,呈現一場現代時尚與潮流領域及傳統工藝的文化融合饗 宴。
例如在時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疇上,香港時尚生活品牌 WHY,聯手首批國家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元新,以南通藍印花布為創作素材,以嫁衣為主題,用 中式剪裁搭配西式襯衫西褲及超長網裙,創作出了極具傳統特色又新意滿滿的作品。 香港時裝品牌新裝如初則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潘玉珍合作,把貴州苗繡這種具有豐富 歷史文化背景的刺繡技法注入時裝設計之中,結合中式設計元素與現代設計風格,作 品具有時代感又不失經典韻味。
另外,時裝與音樂亦展示天衣無縫的結合。香港時裝品牌 VINCENT LI 與著名藝術家 及舞蹈家彭漲,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管演奏家馬瑋謙,共同創作出裝置+影像作 品,傳達出“不平凡的事物會慢慢變得平凡,平凡的事物也有可能被賦予特殊意義”這 樣的生活哲理。香港針織品牌 HOOPLA 也與澳門著名音樂組合 MFM 合作,以 MFM 原創歌曲《不可思議》為靈感,在設計中處處體現歌曲中的電話線圈、電話號碼等老 電話元素,充滿懷舊色彩。
此外,香港針織品牌 MOODLABBYLORRAINE 與佛山街頭品牌 CHILLHIGH 聯手, 以廣東地區傳統的醒獅表演為設計主題,跳脫大膽的色彩運用結合代代流傳的民間藝 術,成果引入注目。香港皮具品牌 POMCH 與廣州香氛品牌 RAYLABO 合作的裝置藝 術以絲綢之路為靈感,裝置的造型來源於古時絲綢之路上裝運茶葉的背囊,而 6 個“背 囊”中存放著特別調製的 6 種氣味,象徵著此次活動將巡迴的 6 座灣區城市。香港獨 立時裝品牌 FAVEBYKENNYLI 與廣州獨立小眾設計師品牌 PIECEOFGROUND 合 作,利用可回收材料製作手袋,宣揚環保理念。
有份參與這個全新企劃的 PIECEOFGROUND 主理人孫漢表示:「這次合作是非常好 的一次機會。內地這邊從面料輔料到生產加工的產業鏈非常完善,香港這邊有很多出 色的設計,雙方合作可以共享這些資源,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與他合作的 FAVEbyKennyLi 設計師 Kenny Li 則認為:「這次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們知道 大灣區的服裝產業有很強的技術和生產能力,這對灣區內服裝品牌是很有力的支持。 希望能在各方配合下,能做成出色的商品。」
FFF 接連打造灣區大型時尚項目 帶領香港設計師開拓灣區市場
除了巡迴中的巡展外,「大灣區:時尚融合 2023 GBA:FASHION FUSION 2023」 還帶來其他重磅時尚活動,包括「FASHION FUSING 大灣區聯合時裝秀」和 「FASHION WAVING 大灣區時尚音樂夜」,項目凝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創意 新力量,把設計新銳的創意種子灑滿各個城市,積極開拓大灣區的市場。而在今次項 目之前,FFF 已經幾度舉辦同類型的大型時裝項目,例如 2019 年首動的「大灣區— 時尚·出行」、2022 年突破疫情難關的「大灣區—時尚躍進 2022」,在說好香港故事 的同時,希望澆灌更多尚待發芽的新種子,與香港設計新力軍共同探索大灣區時裝產 業的未來發展。
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羅正杰表示:「很多香港的品牌其實很需要有這樣一個市場去 理解他們的理念和設計,這次巡展以及 FFF 其他灣區交流活動,就提供了一個平台, 讓內地市場發現原來香港是有很多具備潛力的新晉設計師。」而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 代表曾沂靖也認為,帶領香港品牌在各個城市進行宣傳推廣,對大灣區的企業和消費 者了解香港的時尚業有很大的幫助:「大灣區的區域合作或者說共同建設,它一定是 基於灣區的 9+2 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資源禀賦以及獨特優勢,優勢互補才 是合作。比如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一直與國際潮流文化緊密接軌,時裝行業發展亦相 對成熟,從大學教育、人才培養,到海外市場的宣傳推廣也有一套完善的系統。廣州 是一個傳統的商貿中心,而深圳的特點是年輕人多,特別是土生土長的年輕消費族群 更願意透過消費支持時尚設計。每個城市一定會有不同的資源優勢,我們需要了解怎 樣發揮這些優勢,互補不足,才能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
請Like我哋個Page:
你也有精彩的人和事跟我們分享?想查詢廣告合作?請Inbox話我哋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