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屆「十本好讀」得獎名單出爐 阿濃、衛斯理獲選「最愛作家」 首設問卷調查 投票人數再創新高
第 20 屆「十本好讀」由香港教育城(教城)主辦,香港學校圖書 館主任協會及語文教育和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協辦,並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 館全力支持。今年以「交織喜『閲』網絡」作主題,寓意以書本為紐帶,連結學生、教師、作家 和出版社等持份者,讓學生走進作家的創作天地,發掘閲讀趣味。頒獎典禮於 2023 年 7 月 24 日 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在協辦及支持機構的代表、「十本好讀」顧問小組、學校、作家及出 版社見證下,揭曉和頒發所有獎項,以及公布首次閱讀習慣問卷調查。
香港教育城一直致力推廣閱讀文化,鼓勵學生「愛閱讀 ‧ 樂分享」。由 2003 年舉辦至今,「十本 好讀」已成為學界的年度盛事,也是學界唯一的好書選舉活動。「十本好讀」並不只是一個選書 活動。透過舉辦「十本好讀」引發閱讀興趣,不但可以培養對知識的好奇心,更可提升他們的想 像力和創造力,成就更多的可能。今年「十本好讀」踏入二十週年,以「交織喜『閲』網絡」作 主題,寓意以書本為紐帶,連結學生、教師、作家和出版社等持份者,讓學生走進作家的創作天 地,發掘閲讀趣味。以多元化閱讀方式連結作家和讀者,讓彼此在浩瀚的文字世界中相遇。
教城董事會主席李漢祥先生致歡迎辭時表示︰「今屆投票順利進行,投票人數更創下佳績,有賴 學界踴躍支持。我們希望透過舉辦『十本好讀』活動,增加學生接觸不同類型讀物的機會,繼而 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及原動力。教城多年來持續推動閱讀,致力鼓勵學生於校內、校外培養閱 讀習慣,除了『十本好讀』外,教城推出『閱讀挑戰計劃』、『閱讀約章獎勵計劃』、『e 悅讀 學校計劃』等等, 目的是透過獎勵及挑戰計劃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建立長遠的閱讀習慣。為 了配合電子化學習,我們更推出了『教城書櫃』,提供精選適合學生閱讀的優質電子書,並加設 互動功能,讓閱讀更方便更富趣味性。」
投票人數再創新高
本屆「十本好讀」的投票人數創歷屆新高,總票數為 45,602 票,較去年增加逾 600 票,共有 317 間中學和小學參與投選心儀的優質讀物,反映校園閱讀氣氛熱烈。得獎書籍的類別更趨多元化, 涵蓋科學、推理、傳記、歷史、文學等。中學組及小學組共有 135 本入圍作品。「愛閱讀.樂分 享」是教城努力推廣閱讀文化的宗旨,閱讀恆常化及適應閱讀新常態幫助整個學界構建閱讀網絡, 連結讀者、作家、出版社,享受閱讀時光,跨越想象空間。
阿濃文字淺白易懂 小學師生喜愛繪本
今屆「小學生最愛作家」為阿濃,其作品《阿濃身邊的故事》亦奪得教師推薦好讀(小學組)第 一名。阿濃筆耕超過半世紀,擅長散文、小說,其平易淺白的寫作風格,令人會心微笑有所頓悟。 他多次被中學生推選為最喜愛作家,作品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冰心文學獎、香港書獎、香港出 版雙年獎、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等等,深得學生喜愛。
小學組獎項方面,師生同樣愛好繪本。例如以全新視角暢遊經典文學的《西遊記妖界大地圖:神 仙妖怪才知道《西遊記》怎麼玩》、傳承社會文化的溫馨小品《沒有手機的童年》、知性與感性 兼具的自然繪本《100 顆種子》、講述親子關係的《咆哮的媽媽》等等。
文學類書籍及名人傳記深受師生歡迎
「中學生最愛作家」由已故香港科幻作家作家倪匡,筆名衛斯理奪得,他的《衛斯理系列少年版 25 大廈(上)》同時入圍教師推薦好讀(中學組)第 5 位。衛斯理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 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其中《衛斯理系列》涉獵天文、物理、生物、考古、地理、化學等知 識,燃點幾代年輕讀者閱讀科幻小說的熱情。
中學組以文學類書籍較受師生歡迎,如《小情書 2》、《角落裏的她 》分別榮登中學生最愛書籍 第一位和第四位。除此之外,多位本地名人傳記,包括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的《劍擊成就了我— —奧運冠軍張家朗》、「女車神」李慧詩的《身上的每道傷疤》、金像獎導演陳德森陳德森的 《把悲傷留給電影》在教師推薦書籍榜上有名,反映港人對體育和電影的熱愛有增無減。
首辦網上調查 了解學生閱讀習慣
今屆閱讀習慣問卷調查在網上進行,共收集到來自 274 間學校的 20,051 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 亮點如下:
• 學生最常在家閱讀
閱讀時間較長的中小學生,均最常在家中閱讀。閱讀少於 15 分鐘的學生,有 38%中學生 在學校休息時閱讀;47%小學生在家閱讀,反映家長與小學生在家伴讀的重要性。 • 學生的閱讀動機主要是消閒
中小學生閱讀動機首三個原因順序是「消閒」(小: 34.1%; 中: 48.4%)、「增進語文能力」 (小: 21.4%; 中: 13.9%) 及「增廣見聞」(小: 18.6%; 中: 18.8%)。
• 中、小學生最喜歡閱讀的書籍類型呼應十本好讀投票結果
小學生和中學生最喜愛的書籍類型分別是「漫畫與繪本」(39%)和「科幻小說」(26%)。中 學生對文學小說的接受程度高於小學生;而且閱讀口味較多元化。
• 中學生電子閱讀日趨普遍
雖然紙本書籍是學生的最主要閱讀媒介(小:63%、中:51%),但電子書籍程式在中學生更流 行,電子閱讀有助中學生善用碎片時間閱讀。
報告發表完畢後,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魏遠強先生分享「香港學生閱讀習慣問卷調查結果報告」, 並與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2021」首席研究員林葦葉博士、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理事(中學)凌秀慧女士作出相關討論。林葦葉博士表示,教城調查結果 與 PIRLS 的研究結果呼應,強調「享受閱讀」是影響閱讀成效的關鍵,並建議學界未來考慮以
「雙軌制」的方式推廣紙本閱讀和電子閱讀。凌秀慧女士認為,調查結果有助圖書館和電子書供 應商更了解學生的閱讀口味,學校在了解善用碎片時間閱讀的習慣以後,應協助學生能夠在休息 時間閱讀。林葦葉博士和凌秀慧女士一致認為,培養家長閱讀興趣、建立閱讀家庭有助學生建立 閱讀習慣。
本屆「十本好讀」顧問小組成員包括(排名不分先後)︰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魏遠強先生、香港 教育城董事會成員區雋先生、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董事主席陳芷茵女士、語常會代表/旅港開 平商會中學校長陳得南先生、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理事(小學)許靄璇女士、香港學校圖書館 主任協會理事(中學)凌秀慧女士、家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總幹事羅乃萱博士、香港青年協會李兆 基小學校長 / 語常會代表謝煒珞博士、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長黃毅娟女士、宣道會陳朱素 華紀念中學中文科教師及圖書館主任游欣妮女士。
第 20 屆「十本好讀」詳情︰https://www.hkreadingcity.net/zh-hant/content/10books2022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