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再生」計劃兩年回收超過三十六萬個塑膠容器 P&G 與香港屈臣氏夥 MakerBay 為塑膠「轉生」成 3D 打印物料 轉廢為材用於 STEM 教學 延續環保教育使命
請Like我哋個Page:
根據環境保護署公布的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
於計劃的第三年,P&G 與香港屈臣氏夥伴本地協創機構MakerBay Foundation轉廢為材,應用於校園STEM教學實現循環
與此同時,P&G、香港屈臣氏及 MakerBay Foundation 亦會於六月走入校園舉辦 STEM 工作坊,融合科技推動環保教育,並會透過理論及實踐啟發學生以創新思維面對環保問題,同時提升年輕下一代的環保意識。
自 2021 年推出「塑膠再生」計劃,P&G 與香港屈臣氏不但透過屈臣氏龐大的分店網絡,於全港各區門巿提供整潔、便利的回收點,P&G 亦針對本地消費者進行調查及研究,簡化回收程序及增加回收流程的透明度,從而提升市民的回收意願及建立大眾對塑膠再生可行性的信任。有賴市民的支持及參與,計劃至今合共回收超過三十六萬個塑膠容器,堆疊的膠樽高度相當於 9 座珠穆朗瑪峰或 200 棟 IFC,成果有目共睹。
P&G 可持續發展主管暨銷售總監徐浩文表示:「P&G 「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 2030」其中一個使命就是讓 P&G 產品塑膠包裝不回到海洋中影響生態,並致力於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創新,塑膠再生計畫正是體現這個使命的行動之一。作為業界內推動『塑膠再生』的先行者,我們希望能夠藉此激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想法,以創造共享價值為長遠目標,為香港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香港屈臣氏董事總經理李家樂表示:「作為領先的保健美容零售商,香港屈臣氏一直帶領零售市場推動可持續發展,並致力與顧客同心合力,為社會和環境帶來積極的影響。我們很高興能夠與 P&G 繼續攜手合作,並拓展至校園,進一步推動環保教育,讓更多年輕人正視本港的塑膠回收問題。我們會繼續探索更多創新、更多元化的方式,於線下及線上(O+O)實踐屈臣氏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MakerBay Foundation 執行總監陳思朗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與 P&G 及屈臣氏合作,參與極具意義的『塑膠再生』計劃。現時香港的年輕一代需要更多的靈感和機會,來培養和啟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以面對社會問題。是次計劃正好起到榜樣作用,示範企業如何為社會問題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更有助於推動循環經濟。我們亦樂見未來有更多企業以創新想法一同解決社會問題。」
請Like我哋個Page:
你也有精彩的人和事跟我們分享?想查詢廣告合作?請Inbox話我哋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