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作家子君X中央圖書館】子君大談閱讀習慣和追夢 與館長深入交流探索中央圖書館書籍修復 試將中國文學年輕化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共享・喜閱新時代 - 喜閱密碼@LIBRARY」首浪響應「4.23 世界閱讀日」,推出一連串閱讀推廣線上活動。當中「作家與你共享喜閱@圖書館」新一集短片由幻想小說作家子君與香港公共圖書館高級館長李景賢暢談「廣泛閱讀」。子君於短片中化身為精靈作家,和館長互動分享廣泛閱讀的益處,並就「館長選書」其中一個主題「成人中文小說」推介優質讀物,幫助讀者擴闊閱讀領域。他們更與讀者分享香港中央圖書館的服務和豐富的館藏,一同探索遊歷「香港文學資料室」和平常不對外開放的「書籍修復室」,並介紹為慶祝香港中央圖書館落成二十周年而舉辦的《香港中央圖書館文獻徵集二十年》展覽。
為現代幻想小說賦予傳承意義 把中國文學年輕化 施展「魔法」潛而默化新勢代
作家子君擅長把《山海經》的靈山十巫和《聊齊誌異》的白狐等中國文學和詩詞、神話故事元素,巧妙地融入其獨特構想,以優美插圖和其精煉的文字雕琢成全新的神話故事。她希望以此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引起年輕讀者對中國文學和香港現代文學的興趣,為現代幻想小說賦予傳承中國古典文學的意義,把中國古典文學年輕化,潛而默化新一代學生多欣賞中國文學。她坦言,傳承部分充滿挑戰,曾有學生表示,雖然翻閱她的著作17遍後,中文漸漸進步了,可惜卻未能參透她書中的彩蛋─中國詩詞,因此,她近年積極應邀到學校和圖書館出席作家分享會,為其著作解說和進行導讀,與學生和讀者分享。
既是教師也是作家 平衡追夢
筆名「子君」取自魯迅的小說《傷逝》其中一個人物的名稱,她因為沒有經濟能力而不能追求夢想,導致悲慘收場。作家因而以此為筆名,勉勵自己追求夢想時先定下計劃。她自小有兩個夢想,希望將來成為教師,也希望成為作家。畢業後,就如一般人一樣,基於主流社會觀念選擇了當老師,當時她跟自己說,到打穩經濟基礎後,才實現作家這個夢想。後來一場大病令她對人生有另一番體會,她更因和一個小五學生互相交予暑期功課,為實現對學生的承諾,而完成一本著作。重燃埋在心底的作家夢後,她決定好好給自己一個交代,並成功出版了第一本著作。2017年,她退出教育前線工作,專心寫作。
廣泛閱讀助人生增值尋找靈感 睡前故事和兒子投入神話創作空間
雖然這個起跑線遲了點,但如不踏出第一步,就永遠無法圓夢。子君表示廣泛閱讀對她的人生旅程有莫大幫助,除了寫作上可透過不同類型書籍尋找靈感,欣賞不同作家描寫小說人物的手法,更可增長個人知識。讀書時期的她已愛閱讀有關文學、藝術、哲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等書籍,選書時以興趣為先,但挑選的書籍題材非常廣泛,尤其熱愛任白戲曲,但她卻不會盲目窮追某一作家或某一系列的書籍。而早年每晚為兒子說睡前故事也為她埋下寫作的種子,當時流行《哈利波特》,她心裏想:「其實中國也有很多引人入勝的巫師故事,如《山海經》裏的靈山十巫……」但這些故事的篇幅通常很短,而且滿足不了兒子的好奇心,所以她開始加入個人創作,晚晚就像連續劇一樣天馬行空,和兒子一同投入自己的神話創作空間。
和圖書館淵源 造就幻想小說創作啟蒙
圖書館對於作為一個追夢者的她來說充滿特別意義,她需要為著作進行資料搜集,圖書館便是個大寶藏,廣泛閱讀有助她尋找靈感,啟發無窮創造力。而她和圖書館的淵源亦造就了她對古老神話和民間傳說的鍾情。因為一個小學讀書報告,她到圖書館借了人生第一本神話故事書,從此迷上古老神話和傳說,成為其日後創作的啟蒙。她總覺得圖書館有種特別的氣味,夾雜著新書和舊書的不同氣味,充滿層次,而且館內的翻譯書籍非常緊貼市場,由衷感謝館長傾盡心力選書。
探索書籍修復組 古籍文獻的「魔法醫生」 坐「時光機」延續生命
身為愛書之人,子君走到「書籍修復室」親眼見到珍貴的古籍文獻,感到非常震撼。「書籍修復組」專門修復圖書館內具歷史和研究價值的古籍和文獻,小組的使命並非要把古籍文獻變成全新,而務求盡量保持原貌,通過評估、修復及適當保存,把損耗減到最低,讓文獻延續「生命」,方便日後參考和鑑證。五人團隊負責不同崗位,每位除手藝精湛,更富化學知識。古籍一般常見問題包括:紙張發霉蟲蛀、酸化脆裂、脫落、破洞、書上鐵釘氧化、書上標籤和膠紙發黃等。組員先檢查評估書本的破損情況,然後「對症下藥」採用不同修復技術,包括︰低溫滅蟲、清除黴菌和修補破損等等。香港中央圖書館文物修復組助理館長岑頴雅表示,以短片中的線裝書為例,其書頁被蟲嚴重蛀爛,小組根據書頁所用的紙,選擇紙紋、顏色和厚薄相近的補紙,然後利用紙張纖維遇水變弱的特性裁剪補紙,修復破洞。修復過程繁複需時,更需運用不同小工具和專業儀器,包括:專門消滅書蟲的冷凍機、立體顯微鏡、低壓吸附檯、可逆性膠水,以及不同形狀大小的鉗、剪、刀和錐等等。
「優質閱讀文化」館長選書新一季主題推介
多位圖書館館長於「優質閱讀文化」網頁的「館長選書」中,按照每季2至3個主題撰文推薦中英讀物,和讀者分享交流閱讀心得,首輪推介「成人中文小說」、「旅遊」和「運動與健體」三大主題,而新一季主題推介「藝術」和「兒童讀物」將於七月二日推出。
(詳情:https://readingisjoyful.gov.hk/zh/quality-reading-culture)
館長細說項目挑戰 喜見逾百館長齊和讀者交流
負責統籌各館長撰文及選書的李館長表示,當中最富挑戰性的,以短短半年時間籌劃和執行,統籌約150位館長,就超過20個不同主題選書和撰文分享,時間非常緊迫,幸而正負責推廣本地出版書籍和電子書閱讀的李館長,富統籌協作的豐富經驗,同時亦得到各館長的積極支持,終能協調各位工作日程非常緊密的館長超額完成項目。他認為推介書籍畢竟是館長的天職和興趣,眾館長即使館務繁忙仍深表支持;「館長選書」這個平台正好打破時間和地域界限,匯聚各有所長的館長,和更多讀者好好溝通交流和探索,這項挑戰亦為李館長帶來極大滿足感。
閱讀隨意門 驚喜無限激發思維 任重道遠研發電子書資源 助傳承讀本和喜閱文化
最初任職工程的李館長,每每見到很多書籍便非常喜悅,故此毅然轉行加入公共圖書館工作,多年來負責不同崗位,包括:圖書採購和管理中央圖書館內的一般參考部。畢業於工程系的他因緣際遇下,負責工作包括研究和開發電子書資源系統和個別特別項目,亦曾為香港首間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學海書樓」所借存於公共圖書館的絕版古籍,進行修復和電子化,協助圖書館傳承讀本和喜閱文化。本身熱愛健康、運動、商業和翻譯小說的李館長認為:「閱讀就像動畫《哆啦A夢》中的『隨意門』,可以帶我們到不同空間,給我們不同體驗,閱讀不同範疇的書籍,不單可以擴闊我們的閱讀口味,更會帶給我們驚喜。在工作上,廣泛閱讀能激發思維,讓我以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香港中央圖書館文獻徵集二十年》展覽
短片同時介紹中央圖書館的「香港文學資料室」,館藏主要包括香港文學書籍和期刊,亦收藏不少本地著名文學作家的手稿,讀者可於「珍本閱覽室」慢慢欣賞,亦可在此閱讀珍本書籍和文獻資料。適逢香港中央圖書館啟用20周年,由即日至8月31日,中央圖書館特別舉行《香港中央圖書館文獻徵集二十年》展覽,於「珍本閱覽室」及文化及歷史資源角展出彌足珍貴的文獻及音樂特藏。
香港公共圖書館「共享・喜閱新時代 - 喜閱密碼@LIBRARY」首浪響應「4.23 世界閱讀日」,以「探索閱讀新領域」為主題,於4至7月推出一連串閱讀推廣線上活動,包括:「作家與你共享喜閱@圖書館」短片、全新「優質閱讀文化」網頁及書籍巡迴展覽、康文署「寓樂頻道」節目:「走讀香港歷史建築系列」線上遊、「鬆一鬆 e閱讀小站」電子書推廣和「4.23 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愛上閱讀好點子」得獎者訪問,市民可瀏覽https://readingisjoyful.gov.hk/423wbd,或登入「喜閱.飛越」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readingisjoyful)及Instagram專頁(www.instagram.com/readingisjoyful),了解詳情。
附錄:作家簡介
子君 - 幻想小說作家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從事教育工作逾二十多年,於小學任教中文和視覺藝術期間,曾獲「我最喜愛的老師」及「優秀教師」獎項。2017年退出教育前線工作,全心寫作,曾出版多本系列作品 ,包括 《時間精靈 I 巫女現身》、《時間精靈 II 前世今生》、《時間精靈 III 千秋歲》、《時間精靈 IV 補天》、「悲嘆之花」三步曲(首部曲《血色童話》、二步曲《黎明前》和三步曲《還有希望》),以及「捉妖師」首步曲《妖精的回禮》。常應邀到學校和圖書館等出席作家分享會,為其著作解說和進行導讀,與學生和讀者分享創作歷程及寫作心得,曾獲邀擔任作文比賽的評審。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