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世界閱讀日】運動旅遊作家何海濤分享 探索選書讀書的心得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共享・喜閱新時代 - 喜閱密碼@LIBRARY」大型閱讀推廣計劃正式展開,首浪響應「4.23 世界閱讀日」,大會以「探索閱讀新領域」為主題,推出一連串閱讀推廣線上活動。「作家與你共享喜閱@圖書館」首集短片由運動旅遊作家何海濤與香港公共圖書館館長邱懷傑暢談廣泛閱讀的好處;「4.23 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愛上閱讀好點子」則訪問部分得獎者,探索他們愛上閱讀的旅程,以及選書讀書的心得。
「作家與你共享喜閱@圖書館」作家館長互動談廣泛閱讀 探索中央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特別邀請同樣熱愛運動、旅行和閱讀的運動旅遊作家何海濤與館長邱懷傑,於「作家與你共享喜閱@圖書館」短片中以輕鬆互動形式分享交流廣泛閱讀的益處,並以全新「優質閱讀文化」的「館長選書」推介不同主題的優質讀物,幫助讀者擴闊閱讀領域。他們更與讀者分享香港中央圖書館的服務和豐富的館藏,一同探索其「地圖圖書館」和「語言學習室」等部分,並預告香港中央圖書館落成二十周年的連串慶祝活動。
由跑手到教學再到寫作 滑鐵盧後再振作
曾為香港田徑代表的傑出運動員何海濤,自中二開始愛上跑步,由參加田徑賽、馬拉松、越野賽、到當上教練、帶學生參加比賽、擔任盲人馬拉松領跑員;由當科學科教師到轉賽道任體育科教師,由一個人遠赴墨西哥跑步,到寫作出版,一路跑來都不容易。運動訓練能鍛鍊個人意志,年少得志屢獲獎項的他,卻在其運動員生涯最高峰時期遇上滑鐵盧,當他獲選代表香港征戰比利時世界越野錦標賽時,首次在長跑比賽中跌出百名以外,對他而言打擊很大,幸而當時沒有因此放棄,遇強越強,努力改進克服盲點。
長跑旅人的閱讀態度 不斷尋找新目標
要堅持長達28年的跑步興趣而做出成績來,就要為自己不斷尋找新的目標,這亦是他的人生態度和閱讀態度。何老師由大學時期開始喜歡閱讀,陪伴其成長的就是運動雜誌和旅遊雜誌。當初一個人在旅途上,最喜歡翻閱港人熱門旅遊書籍以尋找旅遊點,大學時代他開始探索深度旅遊工具書,尋找實用旅遊資訊之餘,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而出發前計劃行程亦需要閱讀攝影技巧、健康和體能等不同類型書籍。直到現在,他仍很喜歡在旅途中參觀不同地方的圖書館,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廣泛閱讀塑造人生 由興趣開始再突破舒適圈
2011年,他開始為運動旅遊雜誌撰稿,分享外地旅遊時參加潛水、登山、超長途耐力賽、馬拉松和單車旅行等運動經歷。他發覺當時市面上很少關於本地跑步的書籍,於是索性把外地資料、香港跑步路徑和自己的心得結合成書,令入門者更易掌握。何老師認為廣泛閱讀對他的不同人生階段,不論是運動員生涯、教育工作和寫作,均有莫大幫助。他表示從書本上得到的運動理論知識,無論對作為運動員、老師和教練的他,都能有效提升訓練效能;而且廣泛閱讀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彙,在與人溝通時,能避免因詞不達意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寫作時,我手寫我心更容易表達。
「優質閱讀文化」館長選書和你喜閱 由怕閱讀到愛書 喜閱密碼解鎖
多位圖書館館長於「優質閱讀文化」網頁的「館長選書」中,按照每季3至4個主題撰文推薦中英讀物,和讀者分享交流閱讀心得,首輪推介「成人中文小說」、「旅遊」和「運動與健體」三大主題,熱愛運動的邱懷傑館長於「館長選書」中一口氣推介了《好動旅程 :運動全世界》、《Formula One 2020》、《改變走路方式就可以年輕10歲: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間歇式健走》、《走過香港奧運路》和《健身不去Gym》等書籍。
因「三國誌」電玩走進書海 工作‧閱讀‧生活相扣擴闊思維
讀書人愛引經據典,有時未免予人嚴肅或文縐縐的感覺,而動靜皆宜的邱館長年輕時就和一般香港男生一樣最怕看書,並酷愛「三國誌」電玩遊戲,但自加入公共圖書館工作後,多了機會接觸不同書籍,方發覺「閱讀的可愛」而愛上閱讀,求學時主修理科的他亦因「三國誌」而愛上看歷史、文化、政治和兵法謀略等書籍。熱愛運動、旅行和行山的他,喜歡看關於運動和健體的書籍,此外,他也廣閱哲學、地理、風水、國學和歷史等書,假日帶同兒子家人探索香港不同角落,進行深度研究。
管理圖書館享受挑戰 由內向到喜歡和人接觸 極速處理讀者不同要求
主要圖書館會就該區特有文化及讀者需要設有不同主題特藏,如:大會堂參考圖書館的「工商業圖書館特藏」及「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特藏」,以及屯門公共圖書館的「食物與營養特藏」,邱現時則負責管理設有「運動與健體特藏」的沙田公共圖書館。一般人以為從事管理圖書館工作只需處理大量文字,邱則認為,挑選新書館藏只是最基本,作為館長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館長表示多年來任職圖書館不同崗位,當中最大樂趣是能藉著工作接觸到世界不同文化資訊和知識,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他直言從前比較內向,不太喜歡面對人,但入行後開始喜歡和人接觸溝通。而當中最大的挑戰是時刻要與不同人接觸,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適當地處理讀者們不同的要求,理順各種突如其來的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應讀者要求,替他尋找關於其親人戰時獲胡氏家族於民間派發萬金油的資料。
鼓勵親子喜閱齊探索 以身作則 每日定時
香港人生活工作繁忙,館長自己訂下目標,每天必定要接觸書本,就算再忙,仍堅持於通勤時抽時間來翻書,吸收養分積少成多,同時紓緩壓力。育有3歲兒子的他,對鼓勵兒童探索閱讀亦頗有心得。他認為父母應「以身作則」多閱讀,並可嘗試訂立每天特定時段,和孩子一起閱讀他們喜愛的書本,讓孩子按時便自然想起閱讀,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進一步,可讓兒童到附近的公共圖書館,或透過其電子資源,自行探索自己的書海世界。他認為廣泛閱讀可令我們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擴閱視野,避免思維單一化,能以多維角度解決問題,跳出人生不同的「胡同」。
閱讀回歸興趣為本 選幼兒繪本多提問互動 避免過度催谷招反效果
和何老師惺惺相惜,兩人不約而同認為閱讀應先以興趣為切入點。何認為每個學生均有自己的興趣,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他希望學生初進學校便能夠多接觸跑步,體驗和感受運動樂趣,才能奔向目標。至於閱讀方面,他建議先讀自己感興趣的書本,培養好閱讀習慣後,就可多嘗試閱讀不同主題的書籍,突破自己的舒適圈。邱館長則引述《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認為鼓勵孩子或成人探索閱讀時,應先從自己的興趣開始,而非以「目的」作為選書方向,因為閱讀除了增廣知識,啟發智慧外,最重要是使人快樂和喜悅。他認為坊間很多父母在選擇幼兒書籍時,往往認為選取「多文字」或與「學業與前途」有關的書本便是好,卻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因而令小朋友認為閱讀是「苦差」,對其失去興趣和動力。他指出幼兒書籍和繪本的內容重點,非聚焦在文字上,而是在圖畫和構圖上,以一本動物作主角的圖畫故事書為例,作者和插畫師會透過不同動物角色的圖畫和小朋友溝通。家長可透過不同的提問,例如:「主角是什麼動物?」、「牠是什麼顏色?」、「牠正在做什麼?」或「牠的心情如何?」等,助兒童「思考和聯想」書中意思,同時「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從中探求不同領域的新知識,並增加親子互動。
「4.23 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結果公布 「愛上閱讀好點子」短片專訪得獎學生
今年公共圖書館「4.23 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的主題是「探索閱讀新領域」,大會特別製作「4.23 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愛上閱讀好點子」短片,訪問部分得獎學生,分享他們愛上閱讀的歷程和探索,以及參賽心得和獲益,節目於4月23日開始於公共圖書館YouTube頻道陸續播放。
比賽獲教育局、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香港閱讀學會和香港創意閱讀教育協會支持,並擔任評審機構。大會期望藉著這次結合閱讀與創作的比賽鼓勵兒童及青少年擴闊閱讀領域,深化閱讀層次,讓閱讀開啟知識大門,拓展視野,豐富人生。比賽反應非常熱烈,大會收到來自二百一十多間中小學校,超過一千一百份參賽作品,89份得獎作品將於二十間公共圖書館和香港書展會場作巡迴展覽。(得獎名單:www.hkpl.gov.hk/wbd)
優勝佳作深度探索 閱讀觸角四處延伸 領會不同領域樂趣
89份得獎作品各具創意,具體呈現得獎者於不同成長階段對探索閱讀的深刻體會,及其無限創作潛能,部分作品節錄如下:
「……經常閱讀各方面知識的人,在面對各領域問題時也可略有涉足。閱讀不但能改進人的思維,亦能充實生活。比起浸淫在同一類嚴肅書籍中,不斷思索課題,不如嘗試將閱讀觸角四處延伸,把閱讀領域不斷向外擴展,能夠令人生因為閱讀而豐富多彩……閱讀就像旅行一樣,不同的路線,不同的心情,可看到不同的風景。不只限於放鬆自己才閱讀,亦能夠為拓展不同領域而閱讀。閱讀一個從來沒有認知或嘗試的領域,相信可以令我們從閱讀中學習,體會不同領域的樂趣。」 摘錄自高中組梁式芝書院蔡燕媚的優勝作品《從閱讀中開拓的領域》。
Leave a Comment